close

  6月5日,中共濰坊市委常委、副市長陳白峰在其住地附近自縊身亡。經公安機關現場初步勘察認定,符合自殺特征,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。另據其親屬介紹,陳白峰有多年抑鬱症病史。
  儘管陳白峰自殺的真正原因還有待調查,但是,一個生命的離去總是讓人悲傷。近段時間里,官員的自殺事件,儼然成為輿論關註的焦點——以往對官員非正常死亡的“秘而不宣”,導致了公眾對此類事件的高度敏感,其間不乏窺視、消遣甚至起哄看熱鬧的成分。對此,除了官方及時公佈官員非正常死亡的原因,減少質疑和傳言之外,輿論也當保持理性和冷靜。
  畢竟,官員自殺事件各有不同,需要就事論事,具體分析。此類事件的集中出現,有反腐可能涉及個別人的原因,也有各種衝突矛盾之下,官員心理壓力驟增的因素。應該看到,在官員的非正常死亡中,因壓力而導致的抑鬱自殺,占有相當的比例。遺憾的是,輿論對官員的非正常死亡,時常只停留於淺層次的好奇,缺少更為深入的關懷和思考。
  比如,因抑鬱症而自殺,這類事件出現於官員或其他社會群體身上,公眾所表現出的態度大為不同。前不久,幾位媒體人因抑鬱症自殺,輿論討論的焦點,集中於社會環境的壓力、業界的生存狀態、專業的救助方式、自我心理調節等多角度之上。而在官員自殺事件中,輿論更關註 “抑鬱”的說法是否真實,對於自殺者本身所面臨的心理壓力及破解之道等則輕描淡寫。
  作為社會的政治精英,官員面對種種壓力本屬正常。不想承擔壓力,不願為民做事,不應為官。理想的幹部選拔體系,應該是“任人唯賢”,但在現實中,也有庸官、壞官、貪官。貪腐的存在,製造了官民之間的對立,也加劇了輿論對官員群體的不滿。中央加大反腐力度,出台八項規定、反四風,實際就是從“吏治”的角度,改變官員作風,重塑官民關係。反貪反腐,加強自身的道德約束和責任意識,這是官員必須也必然要承受的壓力。
  除此之外,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和衝突,改革的訴求,也是官員需要承受的壓力。相比於反腐敗的剛性壓力,這種壓力有時候表現得並不明顯。當然,也有一部分人認為,只要不貪不腐,少做事、不做事,也可仕途平安。要想讓這樣的庸官感受到壓力,必須在幹部的選拔、考核制度上進行更為深入有效的改革,進而消滅庸官懶政存在的土壤。
  相比之下,想幹事、願意幹事的官員,則面臨更大的壓力。社會矛盾的加劇、深入改革的難度、輿論的逐步開放,都使得他們壓力重重。
  不做事無人知曉、天下太平,一旦做事,甚至做錯了事,就可能成為眾矢之的。客觀而言,有擔當想做事的官員們所面臨的種種壓力,絕不比任何一個群體小。如果我們鼓勵改革創新,鼓勵不墨守成規,如果我們關註轉型期的社會環境、生存狀態,為什麼不能對“有所為”的官員們承受的壓力多一些理解?
  如果一邊要求改革創新,一邊又拒絕官員試錯,不允許他們說錯話、做錯事,那麼,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官員就會越來越多。我們的制度體系、輿論環境,在遏制貪腐、打擊庸官懶政的同時,也應該鼓勵和支持官員們多做事,敢於試錯,破舊立新。
  理解了官員們所面臨的壓力,對於官員的自殺事件,或許就會多一份冷靜和思考。反腐敗、整頓作風、整治庸官的壓力不能減,緩解官員的壓力,為想做事的官員創造條件,亦當有所為。  (原標題:對官員自殺事件,輿論應多些寬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z59nzqp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